服務熱線
0755-83044319
發布時間:2024-08-15作者來源:薩科微瀏覽:1089
長久以來,當人們談論起CPU,一般只會有英特爾和AMD兩個答案。
面對兩大巨頭對于CPU領域的壟斷,蘋果公司有別的想法。2010年,喬布斯向世人宣告了Apple A4 Chip,可惜的是,這款芯片沒能撐起喬布斯當時的期待。直到2020年末,蘋果推出M 1系列芯片,震動業界,收獲頗多贊譽。
CPU是整個電子信息產業的基礎器件,在信息時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這也表明,對自研CPU有想法的不會只有蘋果一家。對于這顆頗具戰略意義的芯片,中國也一直在努力著,從上世紀90年代算起,至今已經有三十年時間。這期間,主導國產CPU發展的模式幾經變革,社會各界對于國產CPU的重視度同樣有數次變遷,直到2018年之后認識到其必要性。
10年時間,蘋果完成了A4 到M1的質變,得以有底氣與英特爾說分手;經過三十年的努力追趕,與時間賽跑的國產CPU又是否正在實現厚積薄發?
圖源 | 攝圖網
1994年,中國IT界萌生了自研CPU的種子,但在生存危機之下,自研兩個字太過于[敏感詞],活下去大過一切。
臨近千禧年,隨著[敏感詞]次互聯網浪潮的到來和技術進步,國內的PC與軟件產業飛速發展,部分頭部國產電腦商逐漸在亞太地區站穩腳跟。這時候,生存已經不成問題,技術自主和創新顯得更加重要。與此同時,隨著國內信息化與電子硬件制造業的發展,“缺芯”的情況也被國家高度重視。從“十五”開始,國產CPU自主性的問題再度提上議程,產業政策不斷加碼。核高基、泰山計劃、863計劃等相繼出臺。
在產業機遇和政策推動下,一批產業志士投身到國產CPU這個大命題當中,全力打造中國“芯”。1999年,鄧中翰博士回國創辦了中星微電子;同年,飛騰處理器正式創立;次年,“龍芯”項目啟動,由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的胡偉武博士主導;2003年,申威正式踏上了中國半導體的舞臺。
在行業暖春中,國產CPU芯片面世的產品越來越多。不過,即便國產芯片商做出與海外廠商產品性能相當的芯片,也不一定會被市場所接受,更何況國產廠商與英特爾之間一直存在著代差。而且,彼時的國產自主CPU選擇繞過X86專利墻,這也導致很難適配微軟系統,畢竟Wintel聯盟主導市場數十年。不能適配微軟系統則帶來了另一個問題,幾乎沒有生態支持且約等于空白的桌面,在市場上會有客戶買單嗎?
那些年,英特爾太能打,讓國產CPU的自主之路走得太艱難。
自2019年開始,大洋彼岸對中國芯片的鐵幕緩緩落下,在這一刻,“自主可控”的重量被無限放大,芯片國產化從“有必要做”,變成了“不得不做”。
但僅僅是國產替代的浪潮,短時間內還不足以撼動海外廠商在中國CPU領域的[敏感詞]壟斷地位,生態的壁壘總是最難跨越,能用和好用之間有著難以跨越的鴻溝,市場會用腳投票且不會給弱者任何憐惜。
圖源 | 此芯科技
對于很多國產CPU企業及初創企業來說,真正的機會在AI PC時代。此芯科技創始人兼CEO孫文劍告訴芯師爺,傳統CPU將轉變為AI CPU,生態也將從封閉走向開放。開放生態打敗封閉生態這件事上,在移動互聯網已經有了成功的案例。“從生態上面,從AI技術的發展上都看到了變革的機會,有了變革的機會,其實大家才有創業的機會。”
2021年,此芯科技正式成立,作為創始人的孫文劍有著深厚的行業沉淀,出身于X86陣營,曾任AMD客戶定制部中國區負責人,而公司核心團隊也大多出身海外大廠。對于為何初創公司便選擇CPU這條不容易走的路,孫文劍認為,幾十年下來,國內芯片產業發展已經非常豐富和完善,未來產業的機會主要集中在兩個領域,一類是CPU、GPU等我國尚未拿下的賽道,一類則是未來新興場景和生態所需的芯片。
雖然路難走,但公司團隊技術力量強大,有著清晰的目標,讓此芯科技一開始便得到諸多產業資本青睞,曾獲聯想創投天使輪,以及啟明創投、同歌創投等機構領投的融資,公司在三個多月前完成數億元人民幣A+輪融資,國調基金領投。
不負期待,僅僅三年時間,此芯科技便成功落地CPU產品——此芯P1。與傳統國產CPU有些不同的是,這款處理器是一款異構SoC,其中集成了CPU、GPU和神經網絡處理器(NPU)。
圖 | 芯師爺攝
據了解,此芯P1采用的是6nm制程制造,集成的是Armv9 CPU核心,包括8個性能核和4個能效核,主頻[敏感詞]3.2GHz,同時集成10核Arm Mali GPU處理器。通過搭載NPU等模塊,該芯片端側AI算力達45TOPS,支持100億參數以內端側大模型部署。在7月30日的產品發布會現場,CEO孫文劍稱,此芯P1達到量產要求,將正式進入產品化階段。
盡管AI PC時代的呼聲很高,但當前市場的主流產品仍是傳統PC,英特爾們的生態壁壘只是出現絲絲裂痕而已。在這種情況下,此芯科技要如何在市場站穩腳跟?
孫文劍認為,此芯科技作為本土企業也擁有一些自己獨特的優勢,比如國內市場很大,占據了全球PC市場的1/5;第二,中國除了CPU和操作系統,在生產制造、軟件設計、各種應用開發等方面并不落后,也許在某些領域上存在一些差距,但長遠來看并不算差距。“這種情況下我們就有機會跟國內產業鏈緊密合作、產生互補。如果論資金、規模、歷史,我們跟巨頭的確有差距,但如果放到整個產業鏈上來講,我們有自己的優勢,對大模型的適配、應用的適配、操作的適配,我們和本土企業有更多機會進行適配。”
值得一提的是,主打“一芯多用”的此芯P1,其使用場景不僅包括筆記本、迷你電腦、一體機、臺式機、家庭娛樂主機和企業邊緣側主機等,還可覆蓋車載智能座艙與云計算等場景。另據孫文劍透露,國產操作系統都非常樂意與此芯科技合作,愿意彼此結成類似于40年前Windows+X86的產業同盟。
在上世紀90年代至2019年之間,國產CPU之路走得并不順暢。
從路線上總體可分為三條,其一為自主派,即從最基礎的指令集出發,構建一套我國完全自主可控的系統;其二為引進派,即引進大廠技術和專利,兼容X86/Arm主流生態,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研發出有市場競爭力的產品;其三則是依托于Arm或RISC-V生態,逐步蠶食存量的X86市場。
圖 | 芯師爺攝
在當前的全球大環境下,自主派的路顯然更加長遠,也最能食得時代紅利。這一路線以龍芯中科、申威等企業為代表。數據顯示,龍芯中科2018年全年營收為1.93億元,2021年營收為12億元。
作為一家在短短三年內成功定義產品且流片的初創企業,此芯科技現階段和Arm在CPU IP層面的合作對公司產品和客戶是最優解,因為Arm在CPU架構上有很強的技術積累,正在從低功耗移動計算架構向高能效AI 計算架構升級,此芯科技可以借助Arm的路線圖升級,確認更適合AI PC產品的IP。同時在軟件層面,此芯科技投入很多精力并獲得Arm很多支持,后者也希望自己的IP有豐富生態。
對于有長遠目標的企業而言,購買IP核心顯然不是長遠計劃。對此,孫文劍表示,該公司將根據資源情況,有序在軟件、硬件上投入,“CPU內核自研是我們的戰略目標。”
念念不忘,必有回響。
在努力追趕的這三十多年里,CPU的自主之路雖然遍布荊棘,但好在沒有得過且過甚至言說放棄。時至今日,國產CPU基本走過了從無到有的路,經過了基本可用、可用到好用的階段。
對于中國而言,沒有一座山是翻不過的。
即便是曾經望而不得的汽車領域,通過四十多年的市場換技術和換賽道競爭,中國汽車品牌已經實現了對傳統海外汽車品牌的反超。在被英特爾、AMD等海外廠商把持的CPU領域,也未必沒有可能。如今,在CPU領域,我們不僅可以看到龍芯、申威、飛騰、海思、兆芯、海光等頭部品牌,也有此芯科技等后起之秀。
當市場和時間站我們這邊的時候,一切都值得期待。
免責聲明:本文采摘自“芯師爺”,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薩科微及行業觀點,只為轉載與分享,支持保護知識產權,轉載請注明原出處及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友情鏈接:站點地圖 薩科微官方微博 立創商城-薩科微專賣 金航標官網 金航標英文站
Copyright ?2015-2024 深圳薩科微半導體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ICP備20017602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