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
0755-83044319
發布時間:2022-03-10作者來源:薩科微瀏覽:1703
11月5日,由APENCORE主辦的“2020全球CEO峰會”在深圳召開。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集成電路設計分會理事長魏少軍教授做了主題為《人間正道是滄桑-關于大變局下的戰略定力》的主題演講。
“最近大家一定注意到中國半導體很火熱,而且火熱得有點過頭,有點不像話。”這是魏少軍教授在演講前說到。
自2018年的中興事件以來,中美在經濟及科技領域的對抗日益加劇。特別是自去年以來,美國將包括華為在內眾多的中國科技企業及科研院校列入實體清單,持續加強對于中國高科技產業的打壓。在此背景之下,“自主可控”、“國產替代”的呼聲越來越高,國內的半導體領域的投資也迎來的一波熱潮,而在這其中,也出現了很多“爛尾”項目,造成了很大的浪費。
那么在現在這樣一個內憂外患大環境下,怎么能保證我們的戰略定力,充分發揮中國龐大市場的優勢,和已經有了良好的基礎,在未來的5到10年,爭取一次大的進步,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我們到底該怎么去應對呢?對于此問題,魏少軍教授做了以下分析:
集成電路產業:中國經濟近20年高速發展的基石
2018年,[敏感詞]在中央外事工作會議上就曾指出,“當前中國處于近代以來[敏感詞]的發展時期,世界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量子同步交織,相互激蕩。”隨后,很多業內專家也提出了類似的看法,認為“科技進步是導致百年未有之變局的基本力量”。
“科技力量成為改變一個社會,改變整個人類社會進程這樣的事情應該還是[敏感詞]次,在之前的人類歷史上,科學技術進步起到這么大的作用還是沒有的。早在幾十年前鄧小平同志說‘科學技術是[敏感詞]生產力’,比較早預見到這個發展的特點,也是我們時代的特點。”魏少軍教授說到。
回顧過去50年全球GDP的增長趨勢(數據來源:聯合國統計司),可以發現前面30年的發展是比較平緩的,但是從2001年以后,數據的增長曲線就變得非常陡峭,增長得非常快。那么,過去20年以來,到底是什么推動著全球GDP有如此高的增長?魏少軍表示,過去20年發展最快的就是信息產業,這也是推動全球GDP發展的主要動力。
從上圖的數據當中,我們可以看到,1970-2001的31年里,全球GDP累計為568.3萬億美元,平均每年為18.3萬億美元。而2001-2019的19年間,全球GDP累計達到1172.5萬億美元,平均到每年為65.1萬億美元,是前面31年的3.6倍。
2000年之后,互聯網技術、移動通信技術發展迅速,尤其是二者的結合的移動互聯網技術逐漸走向全球統一,在促進全球經濟繁榮當中起了關鍵性作用。
與此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標準的統一,成為了信息產業發展的大趨勢。比如,互聯網造就了Wintel生態,移動互聯網造就了ARM+安卓生態,以及ARM+iOS生態,這是全球化形成的大格局。而在這個過程當中,半導體產業的作用非常大。
根據歷史數據顯示,從1987年到2001年的15年里,全球半導體產業的累計收入為15024億美元,平均到每年為1002億美元。2002-2019的18年間,全球半導體產業的累計收入達到52213億美元,平均到每年為2901億美元,是前面15年的2.9倍,與前面GDP增長的倍數相近,呈強相關性。
國際上的相關的研究也顯示,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全球半導體產業發展和GDP之間呈現出強相關性,特別2010年以來,相關性系數達到0.9以上。
同樣,中國近二十年來的經濟的高速發展也得益于信息產業以及其背后的半導體產業的發展。
根據統計數據顯示,1987- 2005的18年間,中國GDP從1.22萬億元人民幣增長到18.73萬億元,累計1405萬億元,平均每年7.8萬億元。2006- 2019的14年間, 中國GDP從18.73萬億元人民幣增長到99.09萬億元人民幣,累計7987萬億元,平均每年57萬億元,是前面18年的7.3倍。如果把這當中房地產、高鐵基建等因素去掉,信息產業貢獻的大概也是在3倍多。所以這樣的一個數字就證明了,信息產業是中國近20年經濟發展的根本動力之一。這也與我們的日常感覺是一致的,中國的信息技術發展十分迅速。中國生產了世界上絕大部分的手機、電腦、電視及家電產品。
得益于中國信息產業的發展,中國也因此成為世界上[敏感詞]的半導體市場。2004-2019年,中國半導體市場規模增加了4倍。而我們中國的半導體產業也占了全球市場的三分之一。所以,如此之多的數字“3”的出現,也說明這不是一個偶然現象,而是全局現象。
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現狀
根據數據顯示,2004-2019年這十五年來,中國集成電路產業高速增長,產值增長近14倍,年均復合增長率高達19.2%,遠高于全球4.5%的年均復合增長率。2019年,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繼續維持兩位數成長,全年銷售達到7562.3億元,同比增長15.8%。
從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的各個關鍵環節的發展情況來看,增長也是非常的巨大。
數據顯示,2004-2019年的15年來,中國集成電路產業各環節實現快速增長,2019年各個環節銷售額均超過2000億元。產業結構方面,芯片設計業的市場規模增速在這三個環節當中最快,15年間增長了36.2倍,年均復合增長率27.04%;芯片制造業的市場規模增長了11.9倍,年復合增長率為17.96%;封測業的市場規模增長了8.4倍,年復合增長率為15.23%。
具體來看,在芯片設計產業領域,2004-2019年的十五年來,芯片設計業快速發展壯大,年均復合增長率為27.04%, 是三業中[敏感詞]15年 來年增長率皆為正值的環節,成為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重要龍頭。我國設計業超越臺灣地區成為全球第二大設計業聚集地,占全球集成電路設計業的比重由2004年的356%提升到2019年的42.99%。
2004-2019年十五年來芯片制造業產業規模穩步增長,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7.96%。在《綱要》的指導下,在大基金的強力拉動下,中國大陸集成電路制造業正在迎來新一輪的高速增長,2014年以來,制造業的年均復合增長率為24.72%,為三業中[敏感詞]。
封測業在這十五年間的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5.23%,總體規模被芯片設計業超越。封測的技術水平的企業實力顯著提升,在全球封測業占據重要地位。但是在國內的集成電路這三大環節當中的占比上,原本占比較高的封測業已經從2004年的51.4%下降到2019年的31.1%。
魏少軍教授表示:“芯片制造業近年來的增長主要是依靠政府和產業資本的投資,而封測業曾經長期占用我們的絕大部分的江山,但是現在它的比例在下降,而且增速也不高,從2014到2019年,增速在下降,并沒有提升。所以這是值得我們關注的現象,說明我們在這個領域的投入是不足的。”
另外,在芯片制造上游的半導體裝備產業方面,中國大陸半導體裝備產業在很長一段時間內, 存在感不強。在外資的沖擊下,在生存邊緣上苦苦掙扎。2008年啟動的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為裝備產業的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再加上近幾年的國家大基金的支持以及科創板的推出,促進了大陸半導體裝備業的快速發展,2008-2019年10年間的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8.37%。可以明顯的看到2017年的增長高達123.91%。
在半導體制造所需的半導體材料產業上,近些年中國大陸也取得了長足進步,保持了快速發展的勢頭,2005-2019年的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9.8%。但是相比半導體制造產業的24.72%的年復合增長率來說,還是偏低的。
魏少軍教授表示,主要原因在于,材料的發展也是一個比較緩慢的過程,而且我們以前也并不是那么重視。但現在看來,材料反而成為我們最著急的一件事情,因為日本對韓國采取的措施,給了我們一個警醒,材料問題不解決,我們未來可能也會碰到很大的麻煩。
從供需情況來看,中國對于半導體芯片的需求是非常旺盛的,但國產芯片的供給嚴重不足。雖然我們芯片設計業已經越來越壯大,但是我們的芯片制造還很薄弱,我們的IDM很少,因此我們的國產芯片在全球芯片市場的占比(按價值計算)僅為10.3%。而在中國大陸市場,我們所用的1400多億美元的芯片當中,國產芯片的占比僅為29%左右。如果不按價值計算,比例可能更低。
“中國在高端芯片方面對外的依存度很高,當然這也是正常的,我們生產了世界上絕大部分的電子產品,所以我們也會用到很多全球很高的高端芯片,雖然這塊很多還是依賴于進口。但是我們也不能忽視我們自身產業的進步,我們的中低端芯片競爭能力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魏少軍教授說到。
根據中國海關的數據顯示,2014-2019年間,中國進口集成電路價值從2177.2億美元增長到3064.3億美元,增長了40.7%;進口微處理器/控制器從2014年的1052.2億美元增長到2019年的1437.7億美元,增加了385.5億美元,增長比例為36.6%;進口半導體存儲器從2014年的542.8億美元增長到2019年的947.0億美元,增加了404.2億美元,增長比例為74.5;進口放大器類芯片從2014年的90億美元增長到2019年97.0億美元,增加了7.0億美元,增長比例為7.8%;進口其它芯片從2014年的492.2億美元增長到2019年的582.6億美元,增加了90.4億美元,增長比例為18.4%。
從上面的數據我們可以看到,在放大器和其他半導體芯片上,過去五年來增長都不大,這也說明我們在中低端的產品上,整體替代性比較強,但是在高端芯片,特別微處理器和存儲器上還有比較大的差距,因為同期增長在40%以上。當然這里需要指出的是,不少微處理器是在國內設計的,但是很多依然是交由大陸以外的晶圓廠制造,這也是推動進口中高端芯片快速增長的一個因素。
新冠疫情及中美科技戰對于產業鏈的影響
自今年年初的新冠疫情爆發以來,除了中國很快得到了控制之外,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圍內持續蔓延,其中美國成為了新冠疫情的重災區,確診人數很快會超過1000萬,而且死亡的數也會逼近30萬。
疫情帶來的影響,對整個行業的需求帶來了抑制。根據IDC的預測,2020年年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將下降12%,PC將下降7%,電視將下降6%。這也使得半導體市場出現了下滑,悲觀的預計認為今年的全球半導體市場將下滑15%。
魏少軍教授表示:“我其實非常希望美國趕快擺脫這個疫情的影響,因為美國是全球消費能力最強勁的一個國家,我們國家有大量產品出口到美國,這也支撐了我們國家經濟的發展。希望新上任的美國總統能解決這個問題。”
另一方面中美沖突加劇,美國政府以及日本政府都在積極推動制造業回流。但是從現實來看,這些舉動并沒有起到多大的作用,畢竟中國擁有龐大的市場以及相對完備的產業鏈配套的生態。更何況在新冠疫情之下,中國是最早將疫情控制住,最早全面復工復產的。相比之下,目前國外疫情形勢依舊嚴峻,特別是近期,歐洲、南美多國疫情再度告急,當地時間10月28日,法國、德國、西班牙三大區、希臘兩區宣布將再次封鎖。
此外,還有不少聲音在鼓吹“中美脫鉤”。但是,中美兩國早已融入全球技術體系,完全脫鉤并不現實。
大變局下的戰略定力
在全球新冠病毒大流行及中美科技戰的背景之下,對于中國半導體產業鏈來說,既然有機遇,也有困境,特別是在重壓情況下,我們更需要一種冷靜的心態。
“中國半導體產業面臨著巨大的壓力我們有太多的壓力要釋放,太多的期望要成長,但是我們的做法是否做對,我們今天很多做法是否做錯了,我們很多行動是不是沒有體現我們的戰略,而是反映了我們在重壓下面,進退失據,反映我們已經是亂了方寸,我們的戰略定力有沒有?這個問題我想不是跟網絡那頭的美國朋友去探索的,而是跟我們在座的各位朋友們,跟我們中國的企業家來探索,我們要認真地思考一下,我們戰略定力是否丟掉了。”
魏少軍教授強調:“中國已經融入全球技術體系,不可能走回頭路。在近兩年來,很多國內的專家和產業界人士都在呼吁我們要另搞一套體系,我認為這個想法是錯的。因為,我們已經融入了全球技術體系,除了下一代技術,量子技術、5G、太空技術等等,這個東西因為還沒有形成一種國際標準,或者還沒有國際技術體系,所以我們完全可以走自己的路。但是在其它的電子元器件、電動汽車、消費類電子、設備、人工智能,我們幾乎都是國際標準、國際技術體系的重要的組成部分。所以我們不可能離開全球技術體系,去走回頭路,另搞一套體系,這是不可能的事情。”
根據麥肯錫全球研究院的一組研究數據顯示,在例如電子元件、電動汽車、消費電子及互聯網、機器人設備、人工智能、下一代技術等眾多關鍵技術方面,中國對外的依存度依舊很高。從下圖當中,我們可以看到,在眾多技術方面,中國采用全球標準的比例非常的高,雖然擁有國內供應商的比例也相對較高,但是中國供應商可以在技術上提供全球領導者或可以與之媲美的比例卻非常低。這也意味著,很多技術的創新的源頭并不在中國,中國需要繼續與全球進行技術交流。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我們在光伏面板、高鐵、數字支付、智能手機、云服務、機器人等領域,我們在國內的市場占有率都超過50%,但是在國外的市場占有率,除了光伏面板和智能手機之外,都很低。魏少軍教授表示,“我們要繼續發展這些技術,只是能是走向全球,搶占全球市場。如果不走到外面去,怎么發展壯大?除了半導體,我們其它的也都需要走向國際,所以國際化是我們大的方向,必須堅持。”
對于那些鼓吹“中美脫鉤”的言論,魏少軍教授認為,全球化條件下,人為脫鉤,是“損人不利己”。
根據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美國半導體企業在中國的銷售的集成電路產品價值超過了1000億美元,在中國的銷售收入在很多美國企業的營收當中占據了半壁江山。顯然,在中美科技脫鉤的情況下,美國半導體企業并不能從中獲益。因此,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以及美國很多的半導體企業也反對美國政府與中國脫鉤的舉措。
“雖然有一些美國政客,做出了一些超出大家想象的事情,那這只是他們當權者的行為,確實會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但從長遠來看,美國的產業界還是有著不同意見和反對的。比如此前美國芯片業9大組織就曾聯合發信,強烈抗議對華出口3項措施。”魏少軍教授說到。
同樣從中國政府的態度來看,也依然是堅持開放和對外合作。在近日開幕的第三屆進博會上,習近平主席也強調:“各國走向開放、走向合作的大勢沒有改變。我們要攜起手來,共同應對風險挑戰,共同加強合作溝通,共同擴大對外開放。”
另外,從研究機構的分析來看,中美技術脫鉤對于美國半導體全球領導地位其實有著很大的負面作用。美國政府的“脫鉤”行為確實是損人不利己。
根據美國波士頓咨詢集團給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做了一份報告顯示,在2018年美國沒有刻意在技術上限制中國之時,美國半導體企業在全球的市場份額是48%,營收高達2260億美元,研發投入也達到了400億美元。但是,當中美技術開始逐步脫鉤之后,僅根據中國2025的計劃,中國將15-40%的美國供應商替換掉,那么美國半導體企業在全球市場的營收將減少到2050-2200億美元,市場份額將降至43-46%,由于營收的減少,也將使得美國半導體企業的研發投入減少至360-390億元。如果中美100%的技術脫鉤,那么屆時美國半導體企業的全球營收將進一步降至1430億美元,市場份額降至30%,研發投入也將降至160-280億美元。美國半導體的領導地位將被大大削弱,被韓國半導體產業所趕超,從長遠看可能還將會被中國所趕超。
“中國能否成為全球半導體的領袖,取決于中國的半導體產業人士的共同努力。我個人覺得可能還沒那么快,需要很長時間。”魏少軍教授強調:“中國在信息技術和產業領域其實已經處在一個比較有利的賽道上,但是我們要防止[敏感詞]主義和封閉發展的錯誤思想,中國的發展要開放。”
魏少軍教授指出:“近兩年多來,我們產業界大談國產化替代,極限狀態下的準備我認為要有,我們也應該有底線思維,但是我們不能夠用這樣的一種思維來代替發展的主旋律。主旋律是要開放、要合作,這點不要改。我還是認為中美半導體產業中必須在競爭中才能發展。我們要以產品為中心,重新審視半導體產業的五大板塊:設計、制造、封測、裝備、材料,這五大板塊原來是不平衡的,在資源投入上也是不平衡的,未來的發展當中,應該特別關注這五個領域的平衡發展,不能因為有些領域是短板,而拼命發展,而把長板放掉,關鍵在于怎么戰略上把握;目前來看,我們設計板塊上稍微超前,材料板塊相對弱一點,但我相信時間還在我們這邊,并沒有那么可怕。特別是在中國已經控制了新冠疫情的情況下,中國已經占據了發展的先機。”
前面提到,受新冠疫情的影響,很多研究機構預測2020年全球半導體市場將出現同比下滑。但是,根據研究機構的預測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全球半導體市場同比增長了4.52%,而根據中國的海關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中國集成電路進口額同比大幅增長了12.2%。根據中國在全球半導體市場的占比來倒推,2020年全球半導體市場的增長,幾乎100%是由中國市場貢獻的。
對于原因,魏少軍教授認為,這一方面是由于中國快速從新冠疫情中走出,經濟快速恢復;另一方面則是因為,美國針對中國科技產業的打壓,迫使很多中國企業大量備貨。當然,大量的備貨也有著很大的風險,比如美國新總統上臺后,出現政策調整,對于一些器件進行開放,這就會使得備貨會有風險,國內企業需要做好平衡。
在中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模式上,魏少軍教授表示,并不是過去一段時間大家所認為的代工和設計模式才是[敏感詞]的,我們應該在發展代工和設計的同時大力發展IDM,像存儲器這種典型的IDM產業在中國已經在持續往前推進了。我們不要輕易地否定某一種模式,而應該采用所有可能對產業發展有力的共同模式來發展,這是我們應該采取的正道。
對于今年半導體業界頻繁出現了的“爛尾”項目,最近國家發改委也正式回應稱,“國家發展改革委已經注意到行業亂象,將進一步加強規劃布局,建立防范機制,壓實各方責任,對造成重大損失或引起重大風險的將通報問責。”
對此,魏少軍教授表示,我們要尊重產業發展規律,要克服急功近利冒進式的發展。我們不能等出現了問題,再來反思,是不是應該在規劃之時,就能有相應的專業機構和權威專家來告訴這個產業或者地方政府,有些事你不能做。
“我們還要虛心跟美國半導體企業學習,加大投入。美國半導體產業占據了全球市場的48%,它的毛利率高達62%,它的研發費用17%,比其它國家多了50%。這樣的情況下,它自然就可以通過高額的研發投入獲得[敏感詞]的技術,產生[敏感詞]的產品,進而獲取更大的市場份額和毛利空間,再來進入研發,已經進入良性循環了。我們還沒有進入良性循環怎么辦?加大創新投入的力度是關鍵。”魏少軍教授最后總結到。
注:本文轉載自網絡,支持保護知識產權,轉載請注明原出處及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公司電話:+86-0755-83044319
傳真/FAX:+86-0755-83975897
郵箱:1615456225@qq.com
QQ:3518641314 李經理
QQ:202974035 陳經理
地址:深圳市龍華新區民治大道1079號展滔科技大廈C座809室
友情鏈接:站點地圖 薩科微官方微博 立創商城-薩科微專賣 金航標官網 金航標英文站
Copyright ?2015-2024 深圳薩科微半導體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ICP備20017602號-1